2019-12-04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製度體系🚅。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製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製機製、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製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新的裏程碑🐚,標誌著中國特色政治文明發展進程新的開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製度完善的文明進程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製度和製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製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是製度完善的文明進程💆🏿。在這一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製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展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製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之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著力解決的就是製度運行的規則規範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重點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並作出專門決定◻️,提出要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系。
在現代國家製度體系中🌵✫,憲法規定了國家根本政治製度、國家治理結構和國家機構設置,規定了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從1982年至今🧑🏽,我國現行憲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強調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對以憲法為根本的製度發展進行了充分肯定✸,高度評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重大成就,並由憲法及時確認黨和人民創造的成就和經驗📟。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正是抓住了根本,在黨的領導下,經過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都已經呈現出顯著的優勢,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製度不斷完善,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成為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同時👱🏽♂️,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推進了中國特色製度文明的發展進程💊。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體製變革的文明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方面改革穩步推進,國家治理製度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這是對我國國家治理結構首次完整表述,意味著我國國家治理體製的突破性進展。
體製的核心是結構🤵🏽♀️。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治理體製也可稱之為國家治理結構。治理結構作為製度安排的結果,決定了國家治理體系中基本的利益結構、權力結構和行動結構,具體界定了治理主體的地位與作用、權力與責任,也明確了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治理主體和其所存在場域之間的相互關系。
我國國家治理結構最顯著特征和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執政是國家治理體製的核心🪶。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製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製度。這樣的根本製度安排有利於把黨的領導落實在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貫穿於整個國家治理結構。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在整個國家治理體系中起著特殊的協同作用,從根本上克服了治理體製碎片化的弊端。
我國國家治理結構的根本政治製度安排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製度安排🤜🏻。這一製度安排👭🏼,界定了國家治理各種主體的關系結構👊🏻,形成人民當家作主的體製結構🚶。根據這一製度安排☝🏻💂🏼,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製原則,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在體製上充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我國國家治理結構的支柱體系包括: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這一套完整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支撐了國家治理體系的運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336項重大改革舉措🚕,其後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主要領域基礎性製度體系基本形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顯著*️⃣,國家治理結構的支柱體系漸次形成,為黨的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部署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的治理強調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包容各種利益相關者👨🏼🍼,這正是現代治理文明的體現㊗️🧑🏼🚒,從體製上推進了國家治理文明發展進程。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機製創新的文明進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把我國製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這就要求我們既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系,又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製”與“治”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體系的同時,通過治理能力現代化讓製度有效運轉起來。
讓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轉起來,就是要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創新治理機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獲得了有力保障⚱️,人民投身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得以調動和激發。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完善國家治理各方面機製進行了系統部署🗓。譬如🫶🏽,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這個根本政治製度方面♕,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健全代表聯絡機製,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健全人大組織製度👩🏼🎓、選舉製度和議事規則🔩,完善論證、評估、評議😮💨、聽證製度機製🚴🏼♀️。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方面🚹,健全相互監督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自覺接受監督、對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實施專項監督等機製,健全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程序機製🚵🏿♂️,完善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製,還要在基層民主方面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製。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面,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製機製🥾,完善立法體製機製,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製度機製,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機製建設。在推進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方面,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製,防止政出多門、政策效應相互抵消🦑,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製機製,構建從中央到地方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
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製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製機製問題🧑🏻🚀👴🏼。高度重視國家治理機製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體系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彰顯製度優勢⚡️😒、發揮治理效能的關鍵🐯,也是中國特色的政治文明的高度體現🙏🏽。